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二百八十五讲

佛陀自己像狮子吼一样地同大家开示:“我已断绝一切怖畏之心。”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么我们现在说学习佛陀所说的法是空性的佛性。如此,我们依教奉行地相应和默契,正如《心经》所说的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我们照见了吗?前提是我们需要照见。如果真照见了,那么苦厄的问题当然是可以解决的;如果没有照见,而想“度苦厄”,那也只能是妄想和贪心。如果我们想用佛法来解决自己人生的烦恼和生死,那么我们必须要观照自我的不真实性。于是,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化解。这当然会与我们所读诵的经典,相应和默契,我们的感应当然是不可思议的。因为这样的因缘只属于有缘的个人,所以不可以一厢情愿。
就像有人强调说:“我曾经读了好多好多遍的《无量寿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等,怎么就不相应和默契呢?”因为我们没有改变自我的贪求,所以没有感应;我们有的仅仅是怀疑、抱怨、执着。由此,我们并不能治愈我们的烦恼和生死。我们的烦恼和生死的根本,应该是执着有个实在的我。如果我们已经没有了对自我的执着,那么我们的烦恼和生死就改变了,那应该就是感应。虽然这个非常重要,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发现自己的执迷不悟的自以为是,于是抱怨:佛陀不慈悲,菩萨不关照,其实这是自己的误会和误解。
“佛陀自己说:我已断尽一切漏。”
因为佛陀连一点点执着和挂碍都没了,所以是断尽了一切有漏。因为我们或多或少地还是挂碍和执着,所以并没有断尽一切有漏。有漏就是障碍、执着。我们要分析自己,从自己做起,观照自己,原来没有自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