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二百四十四讲

“9)获得殊胜四无碍解名智自在。”
就像我们刚才所探讨的法无碍、义无碍、辞无碍、乐说无碍的四无碍辩的自在,那应该是智慧的自在。如果没有了智慧,那么我们能说清楚自在吗?如果别人问我们什么,那就等于我们也不懂。就像一个人,得到了一种所谓的三昧,于是找到我了,说自己已经证得三昧了。我问:“既然你已经证得三昧了,那么你是坐什么车来的?”“我坐公共汽车来的。”“那没办法,如果你是坐公共汽车来的,那么你是怎么能证得的三昧?”因为他没有下文,所以只能是自以为是。如果有下文的话,那么应该是圆满的答案。所谓坐和不坐平等,他还没有达到这种三昧,三昧应该就是等持。我说:“因为我没有三昧,所以还得去吃饭。”吃饭和不吃饭其实是一样的。如果我们吃饭而没有任何的执着和挂碍,那么就是一种解脱和自在。如果吃和不吃达到了平等了,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证得了三昧。如果连三昧究竟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,那么我们怎么可能说自己证得了三昧了呢?如果弄不好的话,那么恐怕就成了三哥了也不一定。这件事情是不可以的。
“10)如欲能演讲十二分教名法自在。”
佛陀所说的法分为十二部经:长行、重颂、孤起、因缘、本事、本生、未曾有、论议、无问自说、方广、记别或授记。我们在传授三皈依的时候,在皈依法的时候说过:皈依如来所说十二部一切经典。这应该是皈依如来所说的法,而不是皈依哪个人所说的法。哪个人所说的法,必须要和如来所说的法相应,才是正皈依,否则没有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