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发心助念与临终关怀第四十二讲

    大家想一想,念头很重要,因为生起了恶念,所以需要用慈悲和智慧控制、转移嗔恨,以免刺激亡者,千万要冷静。如果当事人不喜欢看到的人,那么我们不必要影响和刺激他。当然了,可能会有现实的冤亲债主,趁机恶作剧:“你不喜欢见我,我偏要见到你……”可是话又说回来了,如果大家真的有信仰,那么应该回避这样的故事。因为有后遗症,所以不喜欢见就不要勉强见了,努力回避结怨。对此,这个法师对阿耆达王变成的大蛇说:“我应该怎么办呢?”阿耆达国王恳求说:“请法师赶紧回寺为我诵经、念佛……”法师于是慈悲照办。阿耆达国王由于超度的功德,转蛇身生天了。他站在云层上告诉帮助超度的出家师父们说:“我已经生天了……”。大家由此知道:生死轮回、因果报应的确是存在的,并不是虚构出来的,应该是我们的一念心所致。只是这样的事情,我们常常把它当作神话来听,并没有引起我们自己的反省和警惕:从而把它当成自己生命的体验和感悟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生命生死才能转化为慧命解脱。如果佛教徒能够引以为戒,那么学习佛法就是对照和改变。正所谓: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

    “如此,佛教徒应当不断地积累,积累让我们解脱的慈悲和智慧的资粮。佛教徒正是为了亡者助念的因缘,助成了彼此往生、解脱的福德因缘,增长了助念者和当事人的信心。”

    当事人需要有福德因缘。比如遇到大善知识,把自己的生命看得简单而不复杂,加上助念的人充满了慈悲和信心,于是这个功德将无比殊胜。自他二力因缘具足,必定往生。所谓阿弥陀佛的愿力,加上自己的信心的力量,加上助念的力量,各种各样的因缘和合,一定可以往生佛国净土。

    “作为亡者的功德福报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。”

    如果亡者没有这个福德因缘,那么恐怕我们给当事人念佛也是徒劳无益。虽然念佛总比不念好,但是却彼此没有相应和默契。我虽然经常强调:“临时抱佛脚,总比不抱好”,但是从未听闻过真正佛法的人,也是不能有彼此互动的感应和默契。即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,也是爱莫能助,又怎么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?
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