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之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第二十六讲

    布施平等觉,让我们真正地掌握了布施的规则。布施是要讲度的,而不是无度或者没有任何标准。尤其对一个佛教徒,如果是信仰的实践,那么就不仅仅是做好事的问题。有人曾经同我说过:“佛教是讲善的、行善的吗?”我既同意又不同意,因为佛教确实提倡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但是第三条根本不可忘记:“自净其意”。为什么要“自净其意”呢?我们不可以做坏事,即使做了好事还不执着,而且做得又恰到好处,是非常圆满的一个布施功德,这是佛教所提倡的解脱归宿。       佛教绝对绝对不仅仅是向善的,《六祖坛经》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那个当下:不执着恶,也不执着善,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。当然,当时六祖惠能大师是对惠明讲的。惠明要夺衣(袈裟),夺衣不得,所以就问法。六祖大师就给他讲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那就是你惠明的本来面目。       我们一般人在学佛的过程中,不是向恶就是向善,唯独没有智慧,所以需要用智慧来抉择。如果没有智慧,布施就容易变成轮回的福报;如果有了智慧,布施就是解脱的功德,布施就是福慧双修平等。       这是经文的第六觉知:布施平等觉,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经文的第七觉知:出家梵行觉。     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