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经文释义156
“不可能什么都不需要。”
为什么?因为放下并不是放弃。放下的只是我们对那个事物、对我们自己的某些情绪的执着,而不是放弃我们对生命和慧命的担当负责,更有作为一个佛教徒对三皈依的坚守。所以大家是应该清楚的,知足和少欲必须建立在现实理性的基础上,否则我们的知足和少欲将是不切实际,从而患得患失导致非常痛苦,并不能真正的法喜充满,或者随缘自在。我们今天所说的少欲和知足,一定应该是快乐的少欲和知足,而不是痛苦的少欲和知足。
“可见,知足应该是随缘努力、精进不懈,且又随遇而安。人家善待你也好,不招待你也无所谓。”
这就是佛教徒面対现实的知足常乐。人家招待我们,是有缘,应该快乐;没有招待我们,是没缘,依然快乐。如果没有缘,那么我们无需攀缘;如果有缘,那么我们需要把握,珍惜因缘。
“所以既可以住五星级宾馆,也可以住茅草窝棚。”
一切都没有关系:大丈夫能屈能伸,应该如此。学佛应当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……只要心无挂碍,就不必纠缠计较,应该。
“即:上与君王并坐不以为贵。”
学佛就是应当学习:透过现象看本质。如此,我们既可以同国王坐在一起,无需骄傲,依然:淡然和坦然,且不必狐假虎威。
“下与乞丐同行不以为贱。”
我们也可以同乞丐走在一起,不觉得自己同乞丐为伍而自卑。只要无住生心,一切就都没有任何关系。
“这就是知足”。
这应该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生动实践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“不可能什么都不需要。”
为什么?因为放下并不是放弃。放下的只是我们对那个事物、对我们自己的某些情绪的执着,而不是放弃我们对生命和慧命的担当负责,更有作为一个佛教徒对三皈依的坚守。所以大家是应该清楚的,知足和少欲必须建立在现实理性的基础上,否则我们的知足和少欲将是不切实际,从而患得患失导致非常痛苦,并不能真正的法喜充满,或者随缘自在。我们今天所说的少欲和知足,一定应该是快乐的少欲和知足,而不是痛苦的少欲和知足。
“可见,知足应该是随缘努力、精进不懈,且又随遇而安。人家善待你也好,不招待你也无所谓。”
这就是佛教徒面対现实的知足常乐。人家招待我们,是有缘,应该快乐;没有招待我们,是没缘,依然快乐。如果没有缘,那么我们无需攀缘;如果有缘,那么我们需要把握,珍惜因缘。
“所以既可以住五星级宾馆,也可以住茅草窝棚。”
一切都没有关系:大丈夫能屈能伸,应该如此。学佛应当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……只要心无挂碍,就不必纠缠计较,应该。
“即:上与君王并坐不以为贵。”
学佛就是应当学习:透过现象看本质。如此,我们既可以同国王坐在一起,无需骄傲,依然:淡然和坦然,且不必狐假虎威。
“下与乞丐同行不以为贱。”
我们也可以同乞丐走在一起,不觉得自己同乞丐为伍而自卑。只要无住生心,一切就都没有任何关系。
“这就是知足”。
这应该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生动实践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