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经文释义118
这就是修行,这就是一种转物、转化,就如同《楞严经》所告诉我们的:“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。”如此,若被物转,还是凡夫。我们能不能转物?这是修行的关键点,也就是说,面对逆境、面对痛苦的挑战和考试,我们怎么样去消化?如果不能消化,就说明我们被隔在了这一边,那么还是烦恼和生死轮回。如果我们能够消化,那么就会突破。原来没有什么实在的忍辱、恶骂,既然没有这个实在的东西,那么我们就会坦然面对,我们又何必纠结和纠缠?此时此刻,就是一种对于烦恼和生死的消化,也说明我们的胃口,就是心里非常好和清净。
“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因为嗔恚的害处,能够破坏各种善法。”
人生一旦恨起来了,哪怕我们是一个善良的人,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伤害很多很多人,善法也就不能够得以坚持和成立。
“同时也会破坏美好的名声。”
一个经常发火的人,肯定会破坏佛教的形象、名声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错误,所以在听了这样的教诲之后,我们就应该扪心自问,应该想办法去改造自己,努力防止嗔恚的发生。
“今生乃至后世,大家都不喜欢遇到嗔恚的人。”
谁愿意遇到那个嗔恨心很重的人呢?如果谁都不愿意,那么大家首先自己就不能做一个嗔恨心很重的人。尤其是嗔恨心一旦生起来的时候,就会伤害和诋毁别人,就会把别人的好心变成坏事,就会恶口、妄语。这当然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染污的业力。生命中的很多是非,往往都是源于嗔恨心不能消化;很多的恶口、诽谤其实也都来源于嗔恨。如果没有嗔恨,人们绝对会注意自己的形象、信仰、修养等等,那么修行的下手处又何必到处访道寻师呢?既然嗔恨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毒药,那么佛教徒防范和消化它,以免成为我们修行过程中的障碍和困扰。即便是金刚怒目,或者菩萨蛮,也是因人而异,并不是我们可以嗔恨的理由和借口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这就是修行,这就是一种转物、转化,就如同《楞严经》所告诉我们的:“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。”如此,若被物转,还是凡夫。我们能不能转物?这是修行的关键点,也就是说,面对逆境、面对痛苦的挑战和考试,我们怎么样去消化?如果不能消化,就说明我们被隔在了这一边,那么还是烦恼和生死轮回。如果我们能够消化,那么就会突破。原来没有什么实在的忍辱、恶骂,既然没有这个实在的东西,那么我们就会坦然面对,我们又何必纠结和纠缠?此时此刻,就是一种对于烦恼和生死的消化,也说明我们的胃口,就是心里非常好和清净。
“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因为嗔恚的害处,能够破坏各种善法。”
人生一旦恨起来了,哪怕我们是一个善良的人,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伤害很多很多人,善法也就不能够得以坚持和成立。
“同时也会破坏美好的名声。”
一个经常发火的人,肯定会破坏佛教的形象、名声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错误,所以在听了这样的教诲之后,我们就应该扪心自问,应该想办法去改造自己,努力防止嗔恚的发生。
“今生乃至后世,大家都不喜欢遇到嗔恚的人。”
谁愿意遇到那个嗔恨心很重的人呢?如果谁都不愿意,那么大家首先自己就不能做一个嗔恨心很重的人。尤其是嗔恨心一旦生起来的时候,就会伤害和诋毁别人,就会把别人的好心变成坏事,就会恶口、妄语。这当然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染污的业力。生命中的很多是非,往往都是源于嗔恨心不能消化;很多的恶口、诽谤其实也都来源于嗔恨。如果没有嗔恨,人们绝对会注意自己的形象、信仰、修养等等,那么修行的下手处又何必到处访道寻师呢?既然嗔恨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毒药,那么佛教徒防范和消化它,以免成为我们修行过程中的障碍和困扰。即便是金刚怒目,或者菩萨蛮,也是因人而异,并不是我们可以嗔恨的理由和借口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