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九十二讲

四、经文释义18
      所谓“岂湫隘是经行所宜,浮喧必栖禅之宅,当由利引其心,莫能自止”,意思是:怎么能够说孤独低洼之处是经行的所在呢?又怎么能够说喧喧嚷嚷的闹市一定是修禅的地方呢?这应该是:不一定!因为佛法不是定法。在这里强烈的就是:不应该是这样的认识。为什么呢?如果是随缘“如来阐教,多依山林”,而你现在却攀缘跑到闹市里来了,那么又怎么可以吗?就像今天我们看到什么禅师都下山了……请问这正常吗?我们说不正常,但如果你一定要说正常,那么我们也毫无办法。我们今天面对的现状是不一样的,末法的征兆来源于此。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,我们才会由此清醒。
    所谓“处者既失其真”,在这样的一个闹市里的环境中,我们会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,出家人不再像个出家人了。所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当真的不真,假的就不会假。” 
    所谓“造者或损其福”,在这里的所作所为,难免会损伤自己的福德因缘。因为每个人的福德因缘都比较浅薄,甚至于微不足道,所以如果损伤了自己的福德因缘,那么凭什么去解脱、往生、成佛?那又怎么可能呢?从古至今流传过这样一句话:“名山脚下无善人,寺院旁边基本没有信众。”寺院的旁边没有真正信仰的人,为什么?因为他每天瞪着两只显微镜般的眼睛看,看什么?看这些出家人,看寺院里的所作所为,看信仰者的发心捐献……他只要是挑剔一点点不尽人意处,或者表面的利益,于是自己就下结论,乃至告诉别人说:“这个佛不能信……”
    过去不是有一个故事吗?说有一个养鸡场的场主,养了很多很多鸡,但是他对出家人就是反感,到处说出家人的不是。有一天来了两个出家人,到他的鸡场要买一只鸡。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