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命运的看法第二百二十一讲

    “因为业报有约束、局限性,如天才的资赋并非人人都具有,乃视父母的遗传基因而定,受父母及祖父母、曾祖父母等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而增加或者减少,这是先天的业。业,也有可变性。”       没有固定的事物,凡是造作的基因痕迹,一定是可变的。       “一个人的祸福因缘,绝对不是命中注定,不是天生必然如此。虽然带有痕迹、改变不易,但是不是一成不变。一切的得失成败需要看每个人日夜呼吸之间是否行善或者作恶:善得善报,恶得恶报,这应该是后天的业。可见,命运的运行轨迹,其实是写在我们自己行为因果之上的。”       好,问我们自己;坏,也要问我们自己。       “这才是佛教的‘因缘果报’的思想理论。”       由此我们就应当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:自做自受。请不要再抱怨于他人,不要再抱怨于环境。当我们抱怨于他人、抱怨于环境的时候,我们分明又在继续受报了,而且我们并没有走出来。佛教徒应该认自己曾经的账单:“我原来是自做自受。”认了之后本身就是一种改变,否则必将没完没了。       (十二)坏人是不是就永远没有得救的机会了呢?       “如果针对佛教的‘因果’,种了‘因’一定会受‘果报’的观点,那么坏人一旦做了坏事必然会受报,是不是如此就永远没有得救的机会了呢?       回答说:长久以来,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,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善恶决定有报”的“因果律”,一直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普遍的心理之中,成为一股维系社会道德的无形力量,并且继续发挥惩恶劝善的功能。”       因为应该是这样的规律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所以人做了善事非常快乐,做了坏事非常紧张,非常忐忑,唯恐别人知道,不光明、不坦荡。这个就维系着社会的伦理道德。       不可以否认,因为人们的急功近利、鼠目寸光,导致了追求眼前利益,从而忽略了法律、道德、信仰的自我约束,所以社会诚信缺乏,导致真也不真、假也不假的现象;所以佛教徒需要自律,提倡好人好自己、坏人坏自己的最终规律。
  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