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命运的看法第一百二十九讲

    “如果我们去改变它的时候,就可以用抹布去擦拭它,那么水又到了抹布之中去。”       因此水不再像杯子里的那种状态,它变成了另一种存在的状态。这应该是我们不可以忽略的缘起。       “这个水减少了吗?并没有减少,只是变成了另一种状态的存在而已。因为业就像水一样,所以会流转再生的。”       业缘会变成另外一种状态的存在,甚至是我们忽略的那种状态存在。       “我们所说‘业力不失,应该是遍于三世。’”       无论水流到哪里,它依然还是水。我们把它放到瓶子里,它是水;放到泥土里,它也是水;放在杯子里,它也是水;放在各种不同形状的器物里,它依然是水,它并没有失去。这就是业的一种力量。       “再举一个例子,如果有人杀了人,杀人的行为虽然在瞬间之内就完成了,但是因为杀人而会起心动念,却会由此产生严重的影响。”       比如说一般人嗔恨一个人,达到了无法容忍和消化的程度,就会一念之差地把他杀掉了,杀业的因缘成就了。有人会说:“那个杀人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啊?”如果真的对一个大修行人而言,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,为了拯救五百个商人而杀了一个强盗或者两个强盗,那么他是做了大大的善事。当这样净缘做的时候,杀完人了,没有任何承受痛苦的后遗症,没有任何承受担惊受怕和恐怖。因为菩提心使然,所以有责任去救那些人……整个过程,只是一个幻化的游戏,虽然也会因果不昧,但是却是没有痛苦的感受。可是一般人却是做不到: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发心,更多算计的是个人的得失;其中当然脱离不了我我所的执着。因为做不到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的清净福慧因缘,所以做起来辛苦或者痛苦,抑或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根本不去面对难得的菩萨行;甚至于还会寻找借口、幸灾乐祸,或者是运用佛教的因果报应掩饰自己的自私和麻木等等。比如:因为被杀的人欠了人家的命,所以无法避免的果报等等。否则,他就不会被杀云云……其实,佛教的因果就是因缘果报,从来不是定法。虽然果上要接受,但是同时又是因上要努力。可见,佛教徒从来都不是被动和无奈地认识因果,更不是危言耸听地乘人之危、寻找借口、吓唬别人……所谓不懂就好办了!我们一定要提防那些打着因果招牌的人,欺骗别人、束缚别人。虽然生命都是有痕迹的因缘,但是绝对不是不可以调整和改变的。否则的话,信仰和修行还有什么用?难道只是让自己更痛苦,而不是化解烦恼和生死吗?因为贪嗔痴等的业力,所以会造作杀盗淫等业缘。佛教徒只有培养慈悲和智慧,才能调整和改变生命的质量,从而达到烦恼的化解,乃至慧命的解脱自在。
  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