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礼貌也需要有度,也就是恰到好处,比如无论出家、在家佛教徒,都不可以在外边见到法师就顶礼;即使是屋里也需要问讯或者一礼为宜。否则不仅仅是外人误会佛教的拘泥,也会给法师造成负担,这并不是真正的恭敬僧宝。尽管很多人并不听话,我们还是要引以为戒。因为真正的恭敬,应该是依教奉行。记得2007年,大庆授三坛大戒,当地的几个居士,跑到我的房间,坚持磕头,我只好强调:“一拜就好!”对方坚持没完没了地拜下去,还说要拜一百〇八拜……于是,我跑掉了,任凭他们自己拜去了……他们后来跑出去寻找法师。 我们总是觉得不正常,即使是有礼貌,也是要有节制的。如果没有节制,就一定会有负作用;如果没有节制,那么就会让人受不了。任何事情只要过分了,都是一种负担,我们是佛教徒,更应该简单自在。虽然我们都是以好心的名义,但是我们的好心应该把好事做好才是目的。 所谓忍辱:就是遇到无论好坏的任何事情,佛教徒都要面对、接受、处理、放下。因为能忍是缘起,所忍是缘起,忍受内容还是缘起,并且缘起性空,所以忍无可忍、忍无所得,何人何事不能忍受? 如果面对现实,我们都能平等坦然忍无可忍,那么我们不但自在而且可爱,如此我们的信仰必然是有说服力的。只是,外在仍需担当,内心不住而已。 “从而广结善缘,化险为夷。” 如果能够涉有不著、行空不证,那么大家不再误会我们: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挫折和苦难……无论别人说我们好坏,我们都会坦然面对: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南西北风。”所有一切缘起,却会因为慈悲和智慧的坚持而变化,而此时的变化依然不是定法的好坏……佛教徒需要这样的过程: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;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;从而历事炼心:学习最好的佛菩萨,做最好的自己。当然就有人帮我们说话了,不用我们自己去讲。所谓:“竹密何妨流水过?山高岂碍白云飞?” “同时,佛教徒还能得到贵人相助。” 什么是贵人?应该是有缘的人。因为德不孤,必有邻;因为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所以我们需要存好心,所以我们需做好人,所以我们需要做好事,必然是善根、福德、因缘齐备,解脱资粮有份。如果我们做坏人,当然就会有坏人相助我们。相助我们干什么?成就贪嗔痴的恶业,导致恶性循环。佛教徒应该坚持佛陀的教诲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