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命运的看法第八十六讲

    “当我们面对世间的一切境界之时,需要问自己:‘我们有力量吗?’”       更多的时候,我们是没有力量的。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佛法,所以心慌意乱、手足无措、无可奈何。如果我们真的有佛法,就会沉住气,就会静静地观察着事物的发生、发展过程,最后直到它消失。我们不会因为任何的发生而欢喜,或者恐惧;也不会因为境界的变化而失落;更不会因为境界的消失而去忧伤……我们会面对、接受、处理、放下,一切都很正常。如果我们明白这其间的道理,那么当下就是解脱自在。       “如果佛陀代表功德圆满,那么我们自己有健全的人格吗?”       我们应该问自己,我们的人格是否圆满?太虚大师说:“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。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。”应该如此学佛。那么我们的人格是真的圆满吗?我们的人格有时候并不圆满,无论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。       “信佛,不是求佛、拜佛而已,行佛才能获益。”       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拒绝别人来求佛,但是告诉大家,你不要单纯地求,不要单纯地拜,应该去用行相应默契于佛陀的清净身口意。尽管有的人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,我们总是需要原谅而不是苛求。虽然学习佛法的开始,可以求、需要拜,拜总比不拜好,但是目的却是通过外在改变内在心里的执着和纠结。       如果有人强调说:“我也不信佛,我也不求佛,我也不拜佛……”那么连下手处也并不具备,何以历事炼心?真正的行佛应该是:只有同佛陀学习得一模一样的人,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学佛人。至少,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这样做。因为我们自己既自私又懒惰,所以寻找借口不去努力。虽然能够践行的人比较笨,但是还是了不起。佛法常常提醒我们:“宁可执有如须弥山,不可执空如芥子许。”针对那种什么都不做的人,我们应该行动起来。只有做起来,才有说服力。当然,如果我们总是自私、执着,而不知道自己需要解脱自在,那么必然还是同佛陀有很远很远的距离的。       “信佛,不是佛陀给予了我们什么,而是通过学佛的因缘,自己能够践行佛陀的觉悟境界,不断地减少贪嗔痴,不断地不去执着,从而能够在不断奉献的人生中,逐渐完善和觉悟自己的人生。”
  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