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二百零一讲

现在人往往比较情绪化,这是不可以的。如果都是这样的话,那么肯定是有问题的,家庭又怎么能稳定呢?如果家庭不稳定的话,那么孩子怎么办呢?因为居士毕竟不是出家人,所以需要考虑的因缘是不同的。既然不是出家人的因缘,那么需要通过自己的修福修慧积累解脱的资粮。虽然我们的声音会引起共鸣,但是需要的是规矩和规则的约束。我们需要考虑另一面的东西:感情和理性的兼顾。如果我们不考虑,那么信仰只能是感性而不是理性。

我们需要引导、告诉佛教徒:如何化解烦恼和生死,改变我执?只有这样的话,信仰才是生动和健康的。在这里会有快乐、法喜、觉悟。佛教徒既要特立独行的孤独寂寞,也要广结善缘地历事炼心,这就是中道的圆融无碍。否则的话,偏向一边的信仰又能维系多久呢?现实之中,我们已经习惯了合上就干、合不上就不干的现象。
让我们回过头来,随着中国佛协要求的对出家人僧人资格认定,有人家里买了房子,不住在合法的寺院里……是任性呢?还是随便呢?抑或是为了不受约束的自由呢?或者有一些其它的缘起?既然是出家了,那么为什么不受合法寺院规矩和规范的约束呢?虽然不能理直气壮,但是总是寻找借口地存在。规则不应该约束了守规矩的人,放纵了不守规矩的人。无论是法律还是戒律,不应该是标准不统一的衡量。至于守法者有尊严、违法者有成本,不应该是文字和口号。面对存在的现实,有守规矩人的无奈,有不守规矩人的投机……一些人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落井下石地混沌着,存在就是合理,我们只能管好自己。面对现实,任何一种声音,都会有人回应和共鸣,都会被一些人追随、信仰……我们只能以末法时代、见怪不怪聊以自慰。有什么办法呢?除了皈依三宝、依教奉行,我们只能给大家一个建议:愿意听,就听;不愿意听,就不听。

我们只是给别人建议、参考。这个建议和参考,只能是佛法的,而不是个人的。如果是个人的,那么就违背了佛陀告诉我们的“依智不依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