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疾病的看法第八十七讲

(二)佛教去除心病的方法有哪些?(35)
      “于是就生起了嗔恚。”
      如果愤愤不平,心里消化不良,会伤害了谁呢?实在是伤害了自己,也伤害了佛教信仰。因为经常愤世嫉俗,否定一切,最后我们也就没有学习正法;如果再让别人来恭敬、供养我们,这个结果更是非常不靠谱;所以要注意到这样的情况。针对于此,慈悲观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      “慈悲观又称慈心观,也叫悲悯观,可以对治众生嗔恚的心理,且佛教以慈悲为怀。这是一句人人都知道的口头禅。”
      我们经常所说慈悲就应该是:慈能与乐,悲能拔苦;梁启超先生是一个佛教徒,他的理解是:与人同喜,与人同忧。我们能够做到吗?几乎是做不到的。看见弱者,我们恐怕会同情;看见强者,恐怕我们不会随喜,也不会赞叹,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情绪和心理。
      与人同喜,与人同忧,而与人同忧的事情,我们也往往做不来。所以佛教的慈悲观一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。有人一看到别人优秀,心理就不能平衡,怎么样呢?造人家的是非,说人家的坏话,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;人家真的不如自己,又非常鄙视,瞧不起人家,我慢,这些就是我们现实中的执着情绪。
      “慈悲的定义就是拔众生苦,给众生乐。一切佛法如果离开了慈悲,就是魔法。”
      因为我们的慈悲是一种方法,通过慈悲我们能够“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”,那就是自利利他、利他自利,那就是菩提心。
    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