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佛教徒不必以贫为富,或者以富为烦恼的误区。富不是错误,所以不要认为富了不能修行。根本的问题,应该是我们心里的执着。如果一个佛教徒非常成功、非常优秀、非常富有,那么只能使更多的人赞叹和信服:钱财不是障碍,不会用钱才是障碍。诚如禅宗祖师提醒我们的:牛拉车不动的解决办法,应该是打牛而不是打车……
当然,虽然贫困的佛教徒不必被指责,毕竟没有播种不会收获,以至于防止恶性循环;但是富裕的佛教徒也不应该把富有当作负担和烦恼!更何况一个富有的佛教徒,应该是一个理性的佛教徒,毕竟缘聚缘会散,应该很好、理性地支配自己的财富,从而良性互动。
大家知道一个公司的董事长,他自己捐助了二百多亿美元,就是做慈善事业!我们应该赞叹、随喜!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了这样的人,都会陷入贪心之中,不知感恩和回报社会,那么第一,他不会有太大的成功;第二,他不会有持续的福报。这应该是事物的规律。如果没有感恩和回报,那么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福报呢?所以我们必须清楚,只要是通过正当的方法获取的财富,同时又能够同他人分享的人,并不是过错。
就像我们今天,钱不是坏事,也不是好事,就是由我们怎么样去用它所决定,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。电脑也不是好事,也不是坏事,由我们怎么用它所决定,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。我们让它好,它就可以好,让它为佛法服务,比如可以在网络上弘法,可以去打字,可以为佛教来服务。如果用它干坏事,去看一些不合适宜、浪费我们生命的内容也很方便……一切都是因人而异。可见,就看我们怎么选择,本身并没有过失,不是定法。
我们不要说那个穷好或者富好。如果执着困扰,那么穷也不好,富也不好。如果随缘自在,那么穷也好,富也好。重要的问题关键是,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,是不是执着和不执着?如果执着,穷也不好,富也不好;如果不执着,穷也好,富也好,都是自在,都是快乐。
所以佛教徒不可以偏执,因为一味追求富贵名望,即是多欲而不知足了。
如果我们现在说:那好了,财富没有过失,是对的,那么一味地去追求荣华富贵,最后把生命浪费了,忘记对生命归宿的慧命负责和思考,其信仰的结果是一种失败。可见,追求财富不可以极端,除非是:完全不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财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