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放下并不是放弃

可以为未来去做准备,但不是为未来去操心,去担忧。


一般人往往为未来去担忧,就像很多人曾经一度传播世界末日要到了……我们分明是为未来去担忧。只是,如果我们每一天知足和感恩,活在当下,那么即使未来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到来,相信所有人的归宿将是因人而异的不同:不怕且有信仰的人会解脱,只是人心慌慌的折腾者一定不会自在……可见,危言耸听的人不是真正的佛教徒。记得二〇一二年五月份,广州能仁寺同学晋院,中饭时候有信徒说:“世界末日提前到了八月,不再是十二月二十一日……”于是,我建议他:“反正你都马上要死了,何不把财产捐出来,我帮你建庙做功德?你可以监督啊!”其人弗能应也。那个人不再说话……


要为其他人准备,但不一定要为自己做准备。


因为学佛就要学习做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,也就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,就是为别人去努力、为别人去活着。


但自己一定会在其中受益。


在利他中完成的还是自利。其中,除了修福,还有修慧。


如果能够这样,就一定是一个随时自在安乐的解脱者。否则,如果以为反正“我什么都不要了”,那么知足就可能变成消极而什么都不做的混日子了。事实上,我们能够回避最基本的吃饭和睡觉吗?


我们必须清醒。如果你说:“我什么都不要了”,那么你还要吃饭吗?你还要睡觉吗?你还要喝水吗?你还要上厕所吗?虽然那一切都是假的,但是你能够摆脱这个世俗谛的假吗?我们只能修心不住!有人以为“反正我什么都不要了……”这种想法就真的不是信仰者的真诚了。事实上,虽然可以简单,但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我们还是需要的;所谓:法轮未转,食轮为先。更何况修行的下手处:历事炼心的所观境依然不可或缺。佛法只能是面对现实的调整心里,转化和升华自己的认识局限,打破烦恼和生死的束缚。其实,所谓修行,就应该是转识成智的过程。


不可能什么都不需要。


为什么?因为放下并不是放弃。放下的只是我们对那个事物、对我们自己的某些情绪的执着,而不是放弃我们对生命和慧命的担当负责,更有作为一个佛教徒对三皈依的坚守。所以大家是应该清楚的,知足和少欲必须建立在现实理性的基础上,否则我们的知足和少欲将是不切实际,从而患得患失导致非常痛苦,并不能真正地法喜充满,或者随缘自在。我们今天所说的少欲和知足,一定应该是快乐的少欲和知足,而不是痛苦的少欲和知足。

上一篇:静波法师:要看你的行动,不是看你说的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