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知足者常乐,能忍者自安

所以说,不知足的人,常常被五欲之毒所牵引,同时就会被知足的人们所怜悯。


真正的佛教徒,看见非佛教徒的时候,觉得是可怜的人;但是往往非佛教徒看我们也是可怜的。记得八六年极乐寺看大雄宝殿的时候,总是有游客问我:“你为什么出家?”“因为我有信仰……”“为什么有信仰?”“家学渊源传的……”“家学渊源是谁传的?”“我的祖父母……”人家终究还是不信,无论怎样解释。于是最后我就说:“我为什么要选择出家当和尚呢?因为我实在是吃不上饭了,无依无靠,我是孤儿,混不下去了,只好来出家了……”最后那些人都会竖大拇指说:“你才是一个最真实的人。”我知道,这一切都不过是个游戏。因为人们需要一个自己不选择信仰的理由,所以我就让他们心里平衡……


大家就喜欢听这个故事,为什么喜欢听?人们需要一个平衡的支点:“因为我不会像你一样吃不上饭,所以我不信佛;而你是因为吃不上饭了才信的佛,有苦难和挫折,所以你才选择这种信仰……”虽然不是这样的原因,但是却能让别人有一种满足感……于是,我试验了一下,最终发现:人性会有这样的心态。现实生活往往则是:我明明说的假话别人却信了,而我说的真话别人就是不信,这应该是末法时代的征兆:真话没人信,假话满天飞的存在悖论。


这就是知足。


诚如俗话所说:知足者常乐,能忍者自安。知足的人总是快乐的,能够忍耐的人就会平安无事。否则,人生就会经常不幸,甚至会非常危险。


这和上一段经文的少欲有密切的关系。如果仅仅要求人们少欲是不容易做到的,那么要加入另一种观念和方法,来帮助自己达到少欲乃至离欲的目的,就一定应该有知足。


如果没有知足,那么少欲就没有办法做到。有人不平衡地问:“我凭什么要少欲啊?”有的人为什么去抢银行呢?都是因为不知足。如果能够知足,就一定会少欲,而少欲一定会避险。只是少欲不容易。“都是人,为什么我活得这么差劲?”所以他就会不平衡而折腾和冒险。


一般人很难确定自己到底满足不满足,即使有满足,也往往是一时满足。


比如,有人说:“我想发财。”他原来一贫如洗,只是希望有一万元就好了……直到拥有了一万元,马上会有了新的期望更多……而钱是挣不完的,于是成了钱的奴隶,最终因为钱而破束缚……不仅仅是钱财的欲望,而且还有色、名、食、睡等各种困扰,乃至烦恼和生死轮回,没完没了的故事。可谓:修道的人多如牛毛,成道的少如牛角。可见,真正的少欲知足乃至解脱自在,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