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欲望越少,安全性越高

你们必须知道,谄曲之心,仅仅是为了达成个人欺诳的目的,而已入圣道之人,谄曲绝对是错误的。


所有佛教徒都应该明白,如果用谄媚和不直的心来待人接物,就是欺骗世间人,就是打妄语。我们是修学佛法解脱道的人,应该坦荡、坦诚,绝对不可以打妄语,绝对不可以谄媚于人,一定要用质直心待人接物。


所以你们应该以端正自心、质直为原则。


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你们这些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等所有佛陀的弟子,都应该端正坚守最初的发心。端心就是正心,正心就是凛然正气,没有谄曲之心。如果谄媚之心没有了,歪曲不实的心没有了,那么就会坚持和保任真实、质直、不谄曲的心。我们不可以谄媚于人,不可以对人有企图,或者用计谋。所谓勾心斗角,就是用尽手段使自己获得利益。这应该是佛教徒不应该有的行为。


B8. 少欲


【汝等比丘,当知多欲之人,多求利故,苦恼亦多;少欲之人,无求无欲,则无此患。直尔少欲,尚宜修习,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。少欲之人,则无谄曲以求人意,亦复不为诸根所牵;行少欲者,心则坦然,无所忧畏,触事有余,常无不足。有少欲者,则有涅槃。是名少欲。】


经文的意思告诉我们:


你们诸位比丘应当知道,多欲的人因为多求自私自利,所以苦恼也多。


如果一个人有很多的欲望,那么就很难被满足。即使暂时满足了,也常常是通过处心积虑、损人利己,并且不会知足。虽然有人说损人利己,但是整个过程中,只是错觉,并不是规律。风物常宜放眼量,最终依然是损人并不利己。只顾眼前,不计长远,必然是赌博一样的心态。如《伊索寓言》有一句话说:人们往往想得到更多的东西,但到头来,往往把他们原来自己拥有的那一点点也丢掉了。其实,这个规律就是:欲望越少,安全性越高。这也是因果规律,可以努力,不可以贪心。因为贪心多求,所以就会导致不择手段。春秋之际,郑国宰相呂产,有人送鱼给他,坚决不受。告诉对方,可以凭借待遇吃到鱼,哪怕很小,也没有关系,毕竟还可以保持。如果接受了你的鱼,容易永远没有鱼……

上一篇:静波法师:合作双赢!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