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只要能达到广结善缘、利益众生、弘扬佛法的目的,同时又不违背佛教自身的戒律,应该是可以的

比如,释迦牟尼佛曾住的祗树给孤独园,还有竹林迦兰哆园等等精舍,不但房屋精美,而且食物也非常丰盛,他不拒绝过简单的日子,也不拒绝过稍微好一点的日子。


佛陀并不极端,提倡中道圆融!可以过好一点的日子,这就叫做随缘,但是不可以追求!就像戒律里边明确地规定说:不可以要求别人供养什么,比如“好美饮食”……可以随缘接受别人供养的食物;戒律又规定说:不可以恶求、多求,全无慈悲之心!什么叫“恶求”、“多求”呢?“恶求”就是不择手段地求;“多求”就是贪得无厌地求。“全无慈悲之心”,就是不换位思考,民生之艰难需要佛教徒考虑!如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,应该是没有慈悲的证明!


由此,我们开始分析,这是不是和佛陀所倡导的苦行不一致呢?应该说,并非如此!对于佛陀而言,只要能达到广结善缘、利益众生、弘扬佛法的目的,同时又不违背佛教自身的戒律,应该是可以的。


如果人家供养你,你不接受,那就没有缘了!那么你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了!我做法师的时候,曾经不接受任何供养,但结果并不利益信仰……只不过,你要提醒别人,要简单,不要复杂,这样的话,大家都是快乐的,都是自在的!


但是,虽然如此,我们还是不能执着于物质的享受,因为享受的人不利于修行。


确实啊!如我们的古人就说:“饱暖思淫欲”!如果吃得太饱了,穿得太暖了,人就不安分,开始胡思乱想了。因为出家人的选择,过简单的日子,要吃素,是有道理的;同时,我们也应当明白,我们再享受也只是一个过程,不是永远,更不是永恒!所以我们不能追求这些,只要随缘就好!简单才自在!才能走得更远!因为信仰,我们不是在等待死亡,而是在塑造重生,也就是解脱自在!


他很像总在时刻关心着我们的亲人。


佛陀就是这样的人,他一直是慈悲的,一直怕我们轮回,一直怕我们堕落,所以苦口婆心,没完没了地告诉我们:无常啊!无我啊!要解脱啊!不断地在讲!通过各种各样的比喻、言说、方便,让我们从我们的执着、苦恼、困扰中走出来!你能说佛陀不慈悲吗?肯定慈悲!所以我们一直被感动!我们愿意同别人分享这种感动!否则,我们可能就不是在真正学佛!


他关心我们,疼爱着我们,佛陀亲自为阿那律裁衣服、穿针。


佛陀为他的弟子裁衣服,佛陀竟然会做衣服,这个很了不起!他在结缘;阿那律后来不是修天眼通了吗?开始时他因为精进眼睛瞎了,看不到针,所以佛陀就为他来穿针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