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七)佛教如何面对家中的残疾人?
问:如果我们的家中有残疾人,比如说智障人、精神病患者、植物人等等,家人如何面对?
我们如何面对家中的残疾人?这也是考验佛教徒的慈悲和智慧,也就是修行和定力。我们要面对,要直下承当、接受现实,因为他同我们有缘。如果他同我们没有缘,那么也不可能跑到我们的家里来。如果我们拒绝,那等于不负责任,更何谈慈悲?如果我们抱怨,那么会伤害自己,所以应该直下承当。
通过面对,调整自己的心态,它不但是修行,同时也是我们道德、人品的基本保证。为什么它是修行呢?因为我们要接受,调整心态不是修行吗?同时,那也说明我们有慈悲和智慧,也就是道德和修养,如果我们没有道德修养的话,那么我们连做人都不合格,何来学佛的内容?
在报纸上经常会看到有父母把残疾儿童扔了、不管了,这其实是不道德的。或许有很多理由和借口,这种人也只是暂时高兴,觉得解脱了,将来的良心永远不会平衡,因为做人不合格。如果做人都不合格,我们又如何能成佛呢?佛教有着很严格的标准,比如五戒、十善,再比如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所以我们不需要再去学其它的传统文化,就自己的佛教信仰,完全可以完善自我的道德修养。
一些现实中的佛教徒,装模作样地把佛法放下不学了,然后学别的东西,比如《弟子规》等等。而学习《弟子规》实在不能解脱。这是事实,做人肯定没问题。如果我们把那个学了,就会把佛法忘了;如果我们把佛法学了,道德和修养当然就会了。佛法是包容的,是圆满的信仰。它有道德修养,有足够的标准。我们只要能够去接受这个标准,也会理直气壮,从而足够证明佛教是圆满的信仰。
回答是:现在社会的科技文明进步,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。
当然,科技进步是有了,但文明却有待商榷。为什么呢?因为钱多了,整个基础设施科技进步了,物质生活高度发展了,但是人类的文明未必是进步的,因为人的贪欲随着这种进步而膨胀,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。包括我们的佛教徒,是不是也是这样呢?我们不要去否定现实,只是需要去反省,我们是不是这样的?
在过去,出家人只住一丈长一丈宽的房子,叫方丈。所以方丈并不是一个官员的名词,也不是一个身份的特征,它是出家人简单居住环境的表现,就是方丈。它不代表身份。虽然活得很简单,但是智慧却并不局限。因为我虽然住得简单,但是心里却很自在、很快乐。大家现在住得很宽敞,但是却不快乐,也不自在,事实应该是这样的。
所以我们一般人的生命质量并不好,幸福的指数也不高。虽然有钱,有很多的物质享受,却并不快乐。人生有意义吗?有,但不大。不能说它一点意义没有,首先人要生存,要吃饭,要居住,只有这些完成了,我们的信仰才会变得更理性。
但人间的苦难并没有因此而减少,反而随着社会的更加进步,苦难也会越来越多,比如智障、残疾、植物人、精神病等等。如果我们家中有得这样疾病的人,会给全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比如残障人、精神病人、植物人,谁又愿意面对呢?如果我们家里有这样的人,那么对我们而言,无法回避。不仅仅是物质上、精神上的负担,还有很多很多的负担。所以我们不可否认,的的确确是一个麻烦。但是,他是我们的亲人,同我们有直接的亲情、血缘关系,如果我们对他都不能负责任,那么请问我们今天的佛教徒说行菩萨道,那不显得非常苍白吗?行菩萨道的人,对众生所有苦难感同身受,就是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也要帮助他。如果同我们有关系的人,我们都不帮他,都不负责任,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佛不是变得非常苍白吗?而且在这个负责、帮助的过程中,本来就是在提升我们自己觉悟的资粮,也就是改变我们的生命的执着和局限。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修行
但是,世间很多事情,是福是祸不是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