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家人为什么不敢碰《佛遗教经》呢?这是因为大家只知道执着经文中的文字,以及其中的教诫、规范。
还有,《佛遗教经》上面有“让你做什么”、“不让你做什么”的内容。
事实上,那些规定,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,出家人只要愿意遵守就能做到,并不困难。
今天我们去翻开《佛遗教经》时,就觉得那些规定,又实在很难很难做到,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。重戒的戒条基本上能够去秉持,轻戒的戒条没有办法完全做到。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时,你只要愿意做就能做到,就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出家人,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,很难做到。
佛教传入中国之后,随着中国的社会伦理、风俗等习惯,有些戒条一开始就做不到。
比如,在印度作为出家人来讲,是不可以礼拜父母的。作为在家的佛教徒来讲,在中国是要礼拜父母的。佛教刚传入中国时,中国的出家人是不可以拜皇帝的。但是后来,出家人不仅要拜皇帝,甚至要同皇帝搞好关系。当然,我们说我们爱这个国家,同现实的政治不应该矛盾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说,我们不应该保持我们出家人的尊严,所以才有了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。
中国净土宗的第一代祖师是庐山慧远大师,他曾经著了一部论——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。面对当时所处的山上所居的因缘,提倡出家人要有尊严,如果没有尊严,谁又会尊重我们呢?“比丘”的语义中有一义叫乞士。什么是乞士?就是乞丐。但是,我要告诉大家的是,他应该是有尊严的乞丐,不是寡廉鲜耻、没有尊严的。说:“行行好,我肚子饿了没吃饱……”,他不应该是这样的。因为他是有尊严的彼此互动。出家僧人的乞食是在给众生机会,让众生得以种植福田;众生会因为布施食物的过程,培养自己的福慧因缘。由此,上求诸佛之理的同时,又需下化有缘众生:彼此相互成就。
比丘是:上乞法于诸佛,以养慧命;下乞食于众生,以养色身。所以出家僧人向众生乞食,向佛陀乞诸佛之理。如此,他才符合作为一个出家人的标准。
如果我们只是把头发剃光出家了,只是混日子,多少年过去了,依然不会念经,悠悠度日,情何以堪啊?而有的在家居士胸脯挺得很高,很骄傲。他为什么骄傲?为什么瞧不起我们?那不就是因为我们连早晚功课都不会念吗?这很关键。如果我们会念佛经,那么就一定会有尊严地活着。当然,我们不但要会念佛经,而且还要做到佛经中所说的内容。我们不仅仅要会演戏,还要解决烦恼和生死,做到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。
佛教的戒律传到中国之后,有些内容随顺了中国的传统,也无须怕大家犯戒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戒律大家都能够感受得到。我们举个例子,比如说,印度的出家比丘受戒之后,不能站着上厕所,只能蹲着上厕所。但是中国的男人就得站着上厕所,所以中国的出家僧人这个习惯就是没有改变。这就是随顺了中国的传统。这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这是中国的习惯。
你不能说,我们今天也必须按照印度的习惯去做。如果那样做,大家会觉得我们很奇怪,不会接受我们,因为我们不随本国习惯。不随顺本国习惯就不利于弘法利生,可谓不随众。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情,一个不喝酒的人同喝酒的人一起吃饭,有人就把他摁到地上灌酒,甚至大家会一起说:“你喝了!”最后,他被迫无奈就得喝了。结果,大家都变坏了。这也叫随众。大家都好了叫随众,都坏了也叫随众。所以正常或不正常,就在于我们自己的发心,和我们自己对自己身份的定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