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 人生 第六十六讲

应该是五一之前,有人说我们的出家人在外边犯什么戒了。我问:“请拿出证据来,我们可以面对。当然,这个证据我们会请公安局的朋友来鉴定。如果确实是我们的出家人有问题,那么我们马上开除他。当然,如果是违背了佛教的根本戒律,那么一定不会姑息养奸。”对方说:“好!我一个星期就来找你。”现在已经是二十三日了,我们等了几个星期也不见这样的人。只是这样的人会在背后阴暗的角落里,不断地制造流言蜚语,其结果应该是非但没有把我们真正的出家人如何,却又分明使我们更加坚强,难道不应该感恩他吗?我们应该感谢和感恩这样的人。如果没有这样的人,那么我们可能会忘乎所以、迷失方向。我们会教育我们的出家人,个人不是个人,更是代表着自己的尊严和信仰。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故事,所以需要感谢他的提醒,哪怕是流言蜚语。如果没有这样的人,那么怎么可能茁壮成长呢?佛教徒需要感谢这样的人。

“佛教徒需要面对这样的事、这样的人:面对它、接受它、处理它、放下它。”
这就是佛教面对现实的不即不离。有人说:“我可以不面对。”如果不面对的话,那么就等于没有了修行的所缘境。同时,我们要接受它:接受这个现实存在的故事;还要解决对它的执着:解决它对我们造成的束缚、困扰、执着、挂碍;最后我们不要在乎它,其实就是放下它。
“用智慧处理事,用慈悲面对人,处理以后就应该放下,心中不再挂碍。”
不要总是坚持自己的执着,不要总是耿耿于怀:“谁对我不好”;要经常念别人对我们曾经的好,而不是记挂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不好。
“如此逆缘对我们而言,并不是困扰,而是值得感谢的因缘和锻炼。”
无论如何,面对现实:历事炼心,修福修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