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 人生 第六十二讲

应该是社会的问题。只要一个人犯了错误,就会难免影响社会其他人的不安。站在佛法的角度,这应该是共同业力所召感,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份责任。

虽然这是共业,但是其中不乏别业。佛教徒需要用慈悲心来善待他们。”

佛教徒拥有的一份责任,恰恰是成就自己的慈悲和智慧,哪个佛教徒没有责任呢?有人告诉我们,寺院个别部门法会期间,确实有人领了工作人员的牌子之后跑掉了。因为只是为了自己的进出方便,所以人走了,并没有负责。我们会说:“既然学佛是自觉的良心行为,那么不必去苛求他,我们还有很多佛教徒,都是好样的,至于个别人则是难免的。”素餐馆有十几个人跑掉了,没影儿了,只好现去找人。他们没有成佛,请大家不要去苛求和嗔恨他们,苛求和嗔恨是对自己的伤害。只是我们想一想,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小事都做不来,这点责任都负不了,那么我们还能做多大的事呢?因为别的事做不来,所以我们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。

“佛教徒处理事情时,应该是用智慧来评判,而不是感情用事。”

用智慧会怎么样呢?该是一也是一,该是二也是二。此时就是色不异空、空不异色。我们不能不守规矩,不能不听招呼、守本分、跟着走。

 “因为这样的原因,所以不会因一时情绪的冲动,有所偏颇而造成未来的后遗症。”

所谓智慧,就是我们不要去同人计较,最后他会觉得自己不好意思,由此而有所改变。有的人强调说:“你不好意思,他可是没有不好意思。”没有关系,这样的人,慢慢地久了,大家知道他是什么人就好了,犯不着我们去教育他,我们往往也教育不了这样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