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人生 第三十八讲

有一个故事说:过去有个工厂的工人总是调皮捣蛋,给领导提意见,谁是领导难为谁……领导也不知道他是哪根脉,谁也不得罪他,谁都绕着他走。后来的一个领导来了,大家介绍说:“这个人调皮捣蛋……”这个领导说:“没关系,我跟他谈谈。”从此以后,这个人再也不调皮捣蛋了。为什么呢?这个领导让他当官,因为当官,所以他再也不调皮捣蛋了。什么原因呢?被名缰利锁拴上了,于是老老实实,说话和行为非常谨慎,不再随便乱讲、调皮捣蛋了……原来可以,现在不行了。

“如果凡事都是因缘的不定法,那么极端是不应该的。如果是实至名归应该得的,当然是受之无愧,并且还是一种鼓励。”
因为是实现自我价值,也可以给别人做标准,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面对、担当、负责。
“只是也要清醒,毕竟都是过程而已。”
如果不是永远,那么暂时的需要理性。如果是永远的话,那么佛陀为什么要“照见五蕴皆空”呢?为什么要说“是诸法空相”呢?因为缘起当下就是没有实在性,所以我们可以做历事炼心的游戏,坦然面对得失。如果我们不做游戏,则是执迷不悟,那么应该是无利有害、后患无穷。
3、佛教徒需要心灵环保

所谓“照见五蕴皆空”、“是诸法空相”,最后是都是“心”的清净,解决的都是心里的执着。至于“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。”如果是最终解脱,那么还是要从自己心里下手,修行的道场应该是我们的心里。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,那么修行不是外道,就是迷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