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以为结束了,其实没有结束;我们以为没有结束,其实已经结束了。因为已经过去了,所以执着是活在错觉里。虽然寻找心里的暂时平衡和安慰,但是将来却是后患无穷。
“如果是有智慧的人,那么就是能够‘照见五蕴皆空’的人,由此悟入‘是诸法空相’,不应该得的不强求。即使想要的东西,也不会刻意地强求。即使是得到了,也需要付出和奉献。”
因为有了努力的因缘,所以人生有机会。如果我们得到了,并没有给予、奉献、分享,那么又可能浪费了这种得到。我们的学佛,往往并不是别人的原因。只有自己的坚持和坚守,才会拥有解脱和自在。
“并且,以此因缘影响众生的思维和行为。”
佛教徒需要通过照见五蕴皆空,而度一切苦厄。如果不再执着了,那么好坏对我们已经没有了束缚和困扰。因为我们的执着,所以就会计较得失和好坏等等,乃至于不择手段地获取,于是后患无穷。
“修行应该是由智慧而产生的慈悲。”
因为我们有了智慧,所以可以更好地帮助别人。通过解除别人的痛苦、随喜别人的功德,成就自己的福慧双修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应该有嫉妒,也不是麻木不仁。佛教徒需要用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信仰。此时就是拥有了善根、福德、因缘的信愿行,而不应该是执取不舍和麻木不仁,我们需要自我反省和改变。
“只有这样,才会使我们的未来得到究竟的解脱和自在。”
(二)要安定人心
安定人心首先就是我们自己需要安定。《金刚经》说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《心经》告诉我们:“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涅槃就是解脱烦恼和生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