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人生 第五讲
我在思考,因为缺少信仰,所以缺少自律。虽然享有权利,但是需要尽责任、义务。这两者之间,我们怎么可以回避和摆脱呢?如果回避和摆脱了责任和义务,那么我们还能够称自己是佛教徒吗?如果把水搅浑了,那么必然会真假难辨。如果扪心自问,如果闻到佛法,那么我们能理直气壮地说“我是佛教徒”吗?如果信仰只是伪装,那么就会没有标准。如果茄子黄瓜一起数,没有内容,那么这是和谐吗?如果我们是混沌的,那么好蛋和坏蛋都可以活着,甚至于坏蛋可以更滋润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,应该是公平、公正;如果没有了公平、公正,那么和谐只能是一厢情愿。
佛教徒需要定位自己的权利和义务。如果不能破邪显正,那么信仰就是装饰。如果不愿意承当责任,只想享受权利,那么就是自己的我执在寻找借口、逃避责任、投机取巧,难道不是吗?佛教徒需要给自己明确的定位。“如果不能掌握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,那么只要能够争取到的,就会不择手段、不守规矩。”现实中,有排队往前挤、进寺院往前抢等现象,以为自己是强者。当然,我们在回顾过去的时候,时至今日,发现讲经、弘法应该是完成了人们对基本游戏规则的认同,乃至于遵守。我们更多的佛教徒,应该都是比较好的。即使不知道皈依三宝的规则,也并不是什么坏人,因为只是不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