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发愿能灭多退忘障”:我们要发愿,发愿干什么?往生西方,广度众生。四弘誓愿其实可以了,而且三皈依也是戒律、也是愿,都需要践行。我们要能够真心地去发愿,发愿就是利益众生。如果我们一直提醒自己,要以利益众生为己任,那一定就可以不退道心、不忘根本。 什么叫道心?成佛的心。所谓不忘根本,我们是佛教徒,要发愿:利益别人,成就自己。我们一般人面对现实的时候,考虑的总是自己:“我可不能吃亏。”比如,一到寺院有皈依法会的时候,总有人挤来弄去、骂骂咧咧、吵吵闹闹……有时候,我会觉得,这同市场差不多,看不到什么希望。
当然了,我们一讲起来的时候,大家基本就消停了,但还有人不消停,不是说话,再不就是手机响了。我们就很奇怪,大家到这里干什么来了?外边比这里热闹,何必到这里来呢?到这里来的人,都是应该想解决生死的问题,都是要解脱自在,都是想要常随佛学的,所以佛教徒要用行动来证明信仰。 所以,业障还是可以通过忏悔等种种佛法去改变的。 业障不是不可以改变,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去改变。有人说“我愿意”,其实他并不愿意。就像一个人,他说他烦恼啊烦恼,烦恼得要死了。我说:“现在真的有人咣地一下给你一棒子,你会怎么样?”他马上就精神了,说:“那为什么要打我呢?”“你现在还想你原来那个烦恼吗?”“当然不想了。”可见,现实就缺少有人打我们一棒子,当然可能有的人会被打死了,有的人会被打急了,那都不一定,所以这个佛法是非常微妙的。 我们今天所谓的抱怨、烦恼其实只是因为无事可干,没有正经事干?如果有正经事干,哪里会有时间烦恼?实在没有时间烦恼。如果有人在那里不断地烦恼,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就是闲的,吃饱了撑的!所以这样的人如果没有业障,那么就对不起他。我们经常说:公鸡如果不打鸣就憋疯了,那就让它打鸣吧,它会因此烦恼而快乐,不是吗?我们的业障是不是也这样呢?差不多的道理。我们举一个例子。